在使用模具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,為了能達到延長模具壽命,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。我們應該清楚一些模具常見的故障,做好預防,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模具覺故障的排除的知識。
1、沖壓面出現毛刺
刃口磨損或崩刃,應重新研磨。下料刃口的研磨量應以開出新的刃口(磨損部分已全部去除)為準。成形件因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,其壽命亦不同,研磨時需注意,并兼顧加設墊片的方便性。每次刃口的研磨應是針對所有的凸、凹模刃口,否則會造成維修及刃口研磨的頻繁,反使生產不順暢。
模具間隙不合理,即使重新研磨刃口后,效果亦不佳,很快又出現毛刺等,須檢查沖切斷面形狀,確認后作適當的模具間隙調整。針對一些下料的清角或細小突出部位間隙作適當的放大。
2、跳屑產生壓傷
模具間隙較大,在研磨凹模刃口后,跳屑現象會加重,需提高模芯加工精度或修改模具設計間隙。沖壓速度提高時,跳屑問題更嚴重,應考慮降速或使用吸塵器。改善凸模形狀,將凸模刃口面修成不易跳屑的形狀,如加大凸模刃口面斜度或改變斜度方向等。
凸模磨損后料屑附著于凸模上引發跳屑,需研磨凸模刃口。凸模較短,產生跳屑,將其加長,即增加進入凹模的凸模長度。 另外,材質的影響(硬性、脆性),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,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,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上升。針對以上各方面的因素,應作相應的處理。
3、廢料阻塞
漏料孔尺寸偏小,特別是細小突出部位,可作適當的放大。料屑翻滾,即漏料孔較大時,造成料屑翻滾而形成堵塞,需縮小漏料孔尺寸或使用吸塵器,料面滴油太多,油的粘度過高,可控制滴油量或更換油的種類(降低粘度)。
刃口磨損,廢料毛刺相互勾掛,落料時發生擠屑,有可能脹裂凹模,需及時研磨刃口。凹模刃部表面不良,如表面粗糙或模具過熱時,粉屑燒結于直刃部表面,使料屑排除時摩擦阻力加大,需對凹模直刃部表面進行處置。凸模形狀及凸模刃口面斜度研磨不利于排屑,作相應的改善。性質粘、軟的材料也會造成排屑困難。
4、卡料
嚴重的卡料會導致模具損壞、斷裂、崩刃,使模具工作失去平衡,精度嚴重受損。送料方式及送料距離和材料放松位置未調整好,需重新作準確的調整。生產過程中送料距離發生變異,須重新調整。材料的寬度尺寸超差或材料弧形以及毛刺過大,應更換材料。
模具安裝不當,與送料機構垂直度偏差較大,重新安裝模具。模具與送料機構相距較長,材料較薄,材料在送進中翹曲,使送距不準,可在空檔位置加設上下壓板,或在材料上下加設擠料安全檢測開關,使送料異常時能及時停止沖壓。
模具頂卸料不佳,如上模拉料折彎處卡料等,檢查是否頂出彈力不足,頂出過長,頂塊(銷)處理不佳,仔細觀察再采取相應的對策。
5、模具維修保養不當
該換而不換,螺釘未擰緊,組裝錯誤或未按原狀復原,將會導致更嚴重的模具損壞,必須加以注意。
以上關于模具常見故障的排除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但是針對級進模在沖壓生產中出現的故障,還需做到具體分析,在生產中積累和制定合理的模具維修數據,即實施定期的維護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